网站首页 > 长沙新闻> 文章内容

镜观中国·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发布时间:2021-4-29 10:33:3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世界末日最新消息在广西柳州市楼梯山山体复绿工程施工现场,有一群忙碌在峭壁上的“植绿人”。他们通过搭建钢筋混凝土V型槽和混喷的方法,在陡峭的石头山上开辟出了一片片“梯田”,回填泥土后种植石山紫薇、夹竹桃、三角梅等进行绿化,并在“梯田”搭建供水供养料的管道,以利于植物生长。经过工人们的努力,楼梯山山体重新披上绿装。

  近年来,柳州先后对楼梯山等多座废弃矿山进行绿化生态修复。目前,治理后的矿山绿化效果明显,成为绿意盎然的新景观。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获悉,经过近两年的深入研究,科学家对人类首次“看见”的那个黑洞,成功绘制出偏振图像。时间3月24日22时,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科学家合作的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物理学通讯》。

  为了支差,她要到拉萨搬运盖房用的石料。她说:“每一次搬运,农奴主就会在我的额头和手臂上盖章,以此作为支差凭据,一天下来,有时候额头和手臂盖满章子。‘打阿嘎’(藏族一种修筑屋顶或屋内地面的传统建筑工艺)时叫我们唱歌,肚子饿得实在唱不出来,农奴主就用打我们。”

  如今,拉萨市对高龄老人实施健康补贴,其中70至79岁老人每人每年补贴600元,80至89岁老人每年补贴1200元,90至99岁老人每年补贴2400元,100岁以上老人每年补贴3600元。

  今年76岁的尼玛,是山南市琼结县下水乡久河村的村民,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久河卓舞”传承人。

  “久河卓舞”是藏族传统舞蹈文化中比较特殊的一门艺术,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1959年以前,尼玛全家人都是斯沃家族的农奴。尼玛老人从记事起就开始为斯沃家族放牛、放羊、种地,还要通过“卓舞”表演替斯沃家族向日吾德庆寺纳税。

  在旧,“卓舞”带给老人的是无尽的痛苦。“那时候学‘卓舞’是为了向日吾德庆寺纳税。为了表演需要,‘卓舞’演员都要留长头发,而有些年轻人为了不再遭受这种痛苦,会偷偷把自己的头发剪掉,‘卓舞’老师便把这些人抓起来鞭打。”尼玛老人说。

  后,翻身得解放的尼玛通过传承和发扬“卓舞”,过上幸福的生活。他担当起“卓本”(领舞者)的角色,控制着整个舞蹈动作和节奏。如今在久河村,尼玛老人已先后培养了80余名学生,并组建卓舞队,带领“久河卓舞”登上了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山花的。队里的年轻队员们经常外出表演,见识到更大的舞台,卓舞表演也成为久河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

  现在,尼玛老人和女儿、女婿及两个外孙住在宽敞明亮的藏式二层楼房内。闲暇之余,尼玛老人还教外孙次仁顿珠跳“卓舞”,希望小外孙能将“卓舞”传承发扬下去。

  从2005年到2020年,援助发展基金会联合有关爱心企业,在拉萨实施“行动”,累计对12730名农牧区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进入2021年以来,已为106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

  “晚风你轻轻吹吧,快吹到田野上,当晚霞染红了天边,我们快乐歌唱……”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朱湾小学教室里,92岁的音乐教师严明友,教孩子们歌曲《晚风》。

  “你热爱音乐,你也让这些孩子们跟你一样爱它”——这是电影《生命因你而动听》中的一句台词。在这部电影中,音乐教师霍兰用尽自己一生时间,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正如发现自己生命意义在于培育学生对音乐兴趣的霍兰一样,教了近70年音乐的严明友,用流淌的音符,点亮了乡村儿童的音乐梦。

  严明友年轻时从部队转业到地方,放弃了机关的工作机会,毅然决定到条件艰苦的学校教书。1953年,严明友回到家乡定远县朱湾镇,在多所农村学校任教,主要承担、音乐、语文教学。1981年,严明友加入中国。

  1990年,在乡村教师岗位上耕耘近40年的严明友退休。考虑到乡村中小学缺乏专职音乐老师,本应安享晚年的严明友,重返,义务为多所乡村学校学生上音乐课,一晃就是30多年。

  严明友会演奏多种乐器,为了丰富教学内容,他在70多岁的时候,利用暑假,连续3年自费到参加钢琴培训班。80岁时,严明友感觉自己年纪大了,怕唱歌不好听,本不打算继续教音乐了,但孩子们不肯让他走。“孩子们离不开我,我更离不开他们,我在跟时间赛跑,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严明友说。

  几十年来,严明友独自住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宿舍,房间里除了各类书籍和,最值钱的就是一架钢琴。为乡村学校购置音乐器具,为贫困学生提供资助,严明友把积蓄给了孩子们。

  “有些孩子不敢开口唱歌,在课堂上,我和他们一起放声歌唱。”严明友说,农村学校里留守儿童多,音乐对于他们,不只是简单的歌曲,更多的是情感的表达、自信的培养和梦想的。

  3月23日,工人在位于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的中石化海南炼化百万吨乙烯及炼油改扩建项目工地施工(无人机照片)。

  近日,位于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洋浦经济开发区的中石化海南炼化百万吨乙烯及炼油改扩建项目正有序推进。该项目是海南省重点项目,将新建多套化工、炼油等生产装置及包括4个泊位在内的配套码头。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土建、配套码头等工程施工。项目投产后,将为下游企业提供合成树脂、液体化工等原料。配套码头建成后,除满足项目建设、生产所需的运输外,还有利于提高洋浦港的通过能力,完善港区功能。

  3月20日是春分,贵州省丹寨万达小镇的苗族跳起芦笙舞、举行斗牛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迎接春分。

  江西九岭山国家级自然区位于江西省靖安县境内,总面积11541公顷。一群默默无闻的青年人守护着这片一望无际的林海,与青山为伴的他们称自己是同龄人中原生态的“青山后浪”。

  “90后”山东小伙儿陈亮亮是九岭山国家级自然区青山管理站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辖区内动植物科研监测、森林资源和宣传教育工作。青山管理站管辖面积近4000公顷,最长的一条巡护线公里。陈亮亮早上七点出发巡山,午饭就在山里啃几口干粮,下午五点左右才能回到站里。爬山涉水是家常便饭,他一年中大约有150天都在巡护山林中度过。

  “在这里我们曾发现过中华秋沙鸭、猕猴、豹猫、白鹇等动物,这让我觉得工作很有意义。”陈亮亮说,他从小就喜欢各种野生动植物,希望今后能成为一名动植物学家。

  “孤独是我们这群人的必修课。”今年29岁的汤勇从2017年就进入江西九岭山国家级自然区大杞山管理站工作。这里是区最偏僻的一个站点,出行不便,他每次上山前都要购买可以维持2个星期的生活必需品。

  山上没有手机信号,“为了排解寂寞,入职时,送了我一本动植物画册,让我平时没事就啃这本书。”汤勇告诉记者。他用大半年时间把3公里的巡护走了上百遍,采集标本,认识了上的常见动植物,有能力参与区的科研任务。

  “我从小在一个国营农场长大,那时候就想从事森林相关的工作,现在也算圆了我儿时的梦想吧。”汤勇说。

  邹鸿堰在九岭山国家级自然区主要从事自然教育工作。她经常会带着当地孩子,来到森林里开展沉浸体验式的自然科普课。

  “别看他们都是大山里的孩子,但有些孩子一放学就去刷视频、玩游戏。他们的家离自然很近,心却离自然很远。希望他们能够真正亲近自然,感受自然,读懂自然,从小培养爱护,尊重自然的意识。这两年,看到孩子们能够认识身边那么多动植物,我真的很欣慰。”邹鸿堰告诉记者。

  对于九岭山的青年护林人来说,绿水青山已经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如今,不少“青浪”们离开城市,扎根山林,把青春嫁接在枝头生长,用热爱与,实现着自己的人生梦想,着森林的一草一木。

  3月25日,模特在举行的2021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盖娅传说·熊英”时装发布会上,展示时装设计师熊英设计的时装。

  近年来,为传承和龙里太平花灯戏,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第三中学将龙里太平花灯戏引入校园,并邀请传承人作为指导老师为学生定期授课。学校还通过组建兴趣班、开设活动课、开展送文化下乡志愿服务等方式,让龙里太平花灯戏这一古老民间戏剧艺术形式得以展示和传承。龙里太平花灯于2019年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月20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上,记者获悉,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目前已出土重要文物500余件。

  “久河卓舞”传承人尼玛(中)在琼结县下水乡小学进行教学表演前的准备工作(2020年7月2日摄)。

  今年76岁的尼玛,是山南市琼结县下水乡久河村的村民,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久河卓舞”传承人。

  “久河卓舞”是藏族传统舞蹈文化中比较特殊的一门艺术,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1959年以前,尼玛全家人都是斯沃家族的农奴。尼玛老人从记事起就开始为斯沃家族放牛、放羊、种地,还要通过“卓舞”表演替斯沃家族向日吾德庆寺纳税。

  在旧,“卓舞”带给老人的是无尽的痛苦。“那时候学‘卓舞’是为了向日吾德庆寺纳税。为了表演需要,‘卓舞’演员都要留长头发,而有些年轻人为了不再遭受这种痛苦,会偷偷把自己的头发剪掉,‘卓舞’老师便把这些人抓起来鞭打。”尼玛老人说。

  后,翻身得解放的尼玛通过传承和发扬“卓舞”,过上幸福的生活。他担当起“卓本”(领舞者)的角色,控制着整个舞蹈动作和节奏。如今在久河村,尼玛老人已先后培养了80余名学生,并组建卓舞队,带领“久河卓舞”登上了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山花的。队里的年轻队员们经常外出表演,见识到更大的舞台,卓舞表演也成为久河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

  现在,尼玛老人和女儿、女婿及两个外孙住在宽敞明亮的藏式二层楼房内。闲暇之余,尼玛老人还教外孙次仁顿珠跳“卓舞”,希望小外孙能将“卓舞”传承发扬下去。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